深圳校园:被“科创”喂大的孩子后劲很足

2023-06-20 09:13:51     来源 : 深圳特区报

南头城学校“学生生物研究员”在大自然中开展项目式探究学习。(学校供图)


(资料图)

深圳新闻网2023年6月20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李丽)“被‘科创’喂大的孩子后劲很足,就像胡镕博的数学和物理都非常扎实。”今年春节过后,胡爸爸远赴大洋彼岸看望儿子,还背去一些机器人零件,其中不少是胡镕博的个人专利成果。他曾在深圳中学创办全国第一个初中生创客空间“星火创客空间”,如今,已是美国普渡大学工程学院电子工程专业大三学子。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重视人才培养,尤其是科技创新后备人才的培养与挖掘,已经成为共识,多年来,深圳教育从娃娃抓起,形成了像胡镕博一样一大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

探索用科技改善生活传递温暖

迈向全球科创高地的深圳拥有丰富资源,深圳中小学率先以自身之“变”应对未来社会需求之“变”,播撒科创的种子,为这座城市的创新人才培育提供了一方沃土。

麓城外国语小学的农耕巡航机器人等科创作品在学校农耕园里“大显神通”;南京师大附属龙岗学校将“制作智能声控灯”纳入初一信息科技项目式学习……深圳中小学积极推动课程创新,新课标颁布,老师们发现,多年实践与“各门课程要用不少于10%课时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要求不谋而合。

4月12日上午,横岗高级中学与西北工业大学深圳研究院签约成立“深圳三航特色人才基地校”,横高校长毛展煜直言,科创功底扎实的青少年擅于发现问题、找到解决方案,这种敏锐度将受益终身。宝中创客室负责人郑乃豪老师也认为,创新能力并非科创教育的唯一维度,学校要积极引导学生关注弱势群体、灾难性事件,用科技改善生活、传递温暖。记者观察到,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萌芽赛道中,让深圳中学生狂揽4金的4个项目,灵感均源自生活。

培养具有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

“教育能否培养出适合AI时代的孩子,其实,入学前我们是很焦虑的……”近日,在南方科技大学教育集团(南山)第二实验学校的统整项目课程展演与评价活动中,家长李女士坦言,教育的与时俱进给了她信心和期待。

建校8年来,大学教授一直是南科大二实验的“常客”。一节《探月》课,由南科大海洋系讲席教授刘青松、力学与航空航天工程系教授邓巍巍讲授,分别从《月亮的秘密》《载人航天与探月》两个专业领域揭开月球面纱。南科大二实验教学科研中心主任王思思介绍,教授的“科普”能真正指引学生像科学家一样思考、探索。每个寒暑假,学校还组织黄河行走、侗寨探秘等研学课程,让真实的生活化作探究源动力。

南头城学校把南山博物馆“搬进”校园,今年又将企业的“虫影神奇动物乐园”变成学生“课堂”,让5分钟步行距离变成一条“求知之路”。在“实习科学家”项目中,中科附高学子海朋前往中科院深圳先进院脑所实验室,在朱英杰博士等研究员指导下,亲手制作完成鼠脑切片、进行科学观察……学校敞开大门办教育,高校院所企业伸出双手拥抱青少年,社会资源广泛搭建平台,形成了一股凝聚全社会共识的科创人才托举力量。

以创新驱动打造城市教育范式

科创人才培养,少不了“点灯人”的身影。去年暑假,中科实验、宝中实验、红岭实验小学等全市8家“科学+”教育联盟(深圳)学校的十几位科学骨干教师,开启了一场研修“行走”;今年春节刚过,教育部、中科院在深联合启动全国首期“特色科学教师研修班”。一位老师表示,高校与科研院所共享资源,让中小学老师开阔了视野,提升了跨学科综合科学素养和科创课程的把控能力。

事实上,在新一轮发展中,深圳充分利用创建“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的契机,着力构建多层次、多元化、全方位的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体系,全面提升学生创新素养。《深圳市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行动计划(2022-2025年)》等文件以顶层规划布局;教育、科创、科协、文体、共青团等部门共同参与,建设中小学科创教育工作统筹培养机制;不断探索人才培养大中衔接机制……已然形成中小学科创教育的“城市范式”。

恰如中科院院士、深圳零一学院创始院长郑泉水所言,“个性化的创新教育是未来的大趋势”。的确,从“柴火创客空间”到遍地开花的校园创客社团、STEAM创客课程,在一场教育和科创的“双向奔赴”中,深圳为迎接未来之“变”做好了准备。

标签:

推荐文章

X 关闭

最新资讯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