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的中国儿童都是快乐的?在日本人和美国人眼中,真相是这样-天天播资讯

2023-03-24 05:42:26     来源 : 半罐水小叮当

记忆中的八零后赶上了好时代,是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成长起来的一代。那时的中国正处于新旧改革的交替中,发展飞速。 毫无疑问比起之前的其他年代,他们是快乐的,甚至没有忧愁的。有机会打开眼界,有机会过上无忧无考虑的童年,有机会吃到数不清的零食,有机会在池塘的榕树边嬉笑打闹......属于他们的开心回忆,也许是这样被代表的:


【资料图】

图一 口哨糖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图中的口哨糖是否唤起了你的回忆?那时候我们这里的孩子称呼它并不是那么书面化,都是一边在课间休息时刻喊着“叫叫儿糖、叫叫儿糖“,一边手挽手大力奔向小卖部,然后将它喊口中对着中间的圆孔用尽全力开始“嘘”,吃这个的开心也许不是来自于它的味道,而是源于能亲自吹出口哨的那份成就感。

图二 糖画

这个就厉害了,厉害到多年后差点想不起它的名字。在我心里它不仅是一种零食,更是一门高超的手艺活儿,甚至可以说是能与非遗相提并论的绝学。所有的工具仅仅一勺一铲,用料也就是红、白糖加上一点饴糖一起烧制到勾丝,趁热把汁浇筑成型,就成了栩栩如生的画儿。既好吃又极具艺术性,不仅可以做小到小猫或者大到龙凤的二维图案,甚至有些匠人还能做出3D版的灯笼,简直让人目瞪口呆。小时候的愿望一定是抽到一次龙,尽管转盘好像从来听不到小盆友们的心声,永远只能用眼巴巴的眼神望向那个传说中的幸运王。

图三 泡筒

这玩意儿在不同地方貌似有不同的叫法,在我们这叫”泡筒“,总之一定是80后心照不宣的回忆。酥脆的膨化食品带来的口感,好像并不是现在的零食能够替代的。入口即化、香香脆脆,吃了好像又没吃到啥的似有若无的满足感,也许正是承载孩子们快乐的一种仪式。

然而在外国友人的心目中,80后中国娃娃们的童年可能是这样的:

图四 写作业的小男孩(by 日本摄影师秋山亮二)

图中的小男孩也许是学霸级别的存在,被日本摄影师拍下的他看起来似乎还没等到父母回家,懂事又早熟的他在邻居们的日常唠嗑声中,就开始心无旁骛地写作业。不知道现在的他是否是否已经成为祖国的栋梁?当时的日本摄影师又是否在他身上看到了中国的未来呢?

图五 做眼保健操的小姑娘(by 日本摄影师秋山亮二)

80年代的祖国开始呵护未来的花朵们,好像一夕之间孩子们都“被”知道了护眼的重要性。哈哈课间必然响起熟悉的旋律。只是那时候的大家,有几个在标准的做动作呢?还是说和图片的小女孩一样,偷偷的睁开了你的眼睛?

图六 蒙纱巾的女孩们(by 美国摄影师阎雷)

如果不是细细辨认加上联想起小时候尖叫着把妈妈的纱巾翻出来乱戴一气或者和同伴们嬉笑打闹的场景,差点以为在头上蒙的是塑料袋,此照片拍摄于北京。所以是因为沙尘暴太严重,女孩们走在街上不得不戴上的面具?

图七 幼儿园的好奇宝(by英国摄影师迈克·埃默里)

在一所幼儿园内,背着相机的洋人或许成功引起了小盆友们的好奇,大家的神态都不由自主的望向他,有两个天真的女娃娃还在窃窃私语,像极了小时候没咋见过“老外”的我们。那时候进入中国的外国人还不多,相机也是一种高级舶来品,有时候他们甚至要带着面罩避免国人过多的诧异。还远远达不到现在的开放程度,信息传播速度让世界成为了地球村,也让大家对任何新鲜事物早已见怪不怪。

图八 零食柜前的纠结宝(by 日本摄影师秋山亮二)

这张照片让人瞬间穿越,穿回那个零花钱不够,身高又刚好够看到零食柜的年纪。每天掰着手指数来数去的零花钱,需要怎么合理的搭配才能性价比最高的满足肚里的馋虫呢?哈哈每一个看图片的中年人,能想起自己当年纠结选不出来的心情吗?不愧是日本摄影师,让人自然联想起他们国家的一本书《解忧杂货铺》。

也许在外国友人的镜头下,80年代的中国儿童不只有开心这一面,他们有勤奋认真的一面、狡黠可爱的一面、标新立异的一面和好奇烂漫的一面甚至一些小小烦恼。正是这些不同侧面,反映出了那个年代中国儿童们最真实的、朝气蓬勃的成长史。娃娃没有国界,全世界各国儿童一样都是最可爱的花朵,都有着最纯粹的感染力。但这些照片又带着中国的烙印,它们从不同侧面反映出了中国新时代的社会风貌,记录了娃娃们的各种情绪。感谢远道而来的外国友人们用无声又诚挚的镜头,把这些影像永久地留在了国人的回忆中。

标签:

推荐文章

X 关闭

最新资讯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