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应对硅谷银行效果如何?治标基础上更应治本|报资讯

2023-03-17 09:56:06     来源 : 市场资讯


(相关资料图)

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研究总监李钢

近期硅谷银行(SVB)的破产事件发酵了市场广泛动荡,政策持续收紧对金融稳定的负面影响呈现使得舆论预期干扰美联储的紧缩政策持续。总体而言,预计事件并不能动摇美联储抗通胀的决心,但美联储政策使命和推进逻辑可能因个别银行业的黑天鹅事件而面临选择。当前市场对硅谷银行相关问题的剖析逐渐清晰,其直接原因在于资产负债结构高息美元环境下出现错配转移加剧局面,其为改善自身资金链风险的策略过于草率,最终反而加剧恐慌蔓延与扩大,挤兑风潮导致经营难以为继。

目前从硅谷银行及个别区域性银行破产看,这对美国金融系统冲击并不大,毕竟这些银行体量和地位难以与美国次贷危机时期爆雷的雷曼兄弟等金融机构相提并论;加之美国应对类似事件风险的预案及能力早已强化,美国财政部、美联储及联邦存款保险公司联合应对比较及时。目前美国紧急融资救助的工具弥补缺口确实有助短期舒缓银行兑付压力,但实质上美联储及相关机构提供的短期流动性治标不治本,且已经开始扰乱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常推进计划,美联储政策坚定执行力受到分化政策针对性的冲击,其中包括美联储加息进退两难、美国通胀更加顽固,预计未来加剧经济金融不确定风险有所上升。

硅谷银行的流动性需求

从硅谷银行等区域性银行本次流动性短缺的现实看,其关键在于这些市场参与者对美联储量化紧缩和加息的节奏及影响评估准备不足,银行应对方案不周全,尤其防范系统风险措施滞后且不到位。虽然这与市场普遍担忧的“紧缩恐慌”逻辑具有截然不同差异,但最终的结果殊途同归。市场之所以形成对紧缩周期的误判,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其一是量化紧缩(QT)速度与持续超出量化宽松(QE)的评估,也就是说扩表是低利率政策的信号,但缩表很少、甚至没有提供有关短期利率路径的信息。其二是量化宽松退出过程通常比持有资产增加更缓慢。其三是QT往往发生市场功能改善情况下分离QT的影响更难,不同力量推动着长期市场与官方利率变动胶着。

由此可见,虽然美联储在2008年后推出了众多应对紧缩周期各种层级和领域的流动性不足工具,但市场视这些工具作为常态政策,可能这并不适宜经济和金融可持续良性发展的现实。美国当下应对市场流动性紧张应加强市场预期管理和金融监管严谨,毕竟本轮次紧缩政策尚未能把美国自身风险通过美元流动成功向外转移。而短期应急性货币政策工具只解决了市场流动性供需异常性,如果常态化发展的政策背离美联储框架和逻辑及发展轨迹,目前美元利率走廊上行及量化紧缩的收紧市场超额流动性、抗击通胀效果可能因短期行为而大打折扣。

美联储预期管理的重点在于明确的政策目标,以及围绕政策目标的信号指引。当前市场对美联储终端利率的预期不断提高,同时美联储抗击通胀的参考数据以及标准存在分歧和争论,这一定程度上导致市场预期混乱。因而美联储未来在政策指引层面必须强化终端利率的锚点,巩固政策定力和信誉。同时美联储在次贷危机后加强了市场监管,但总体给金融领域风险敞口带来更大空间,未来政府需要配合金融发展强化监管体系,保障金融稳定运行。

综上所述,目前市场希望借助硅谷银行事件倒逼联储转向的想法只是一种想象力,即便联储真的选择忽视通胀并转向利率抉择,但也并非长久金融稳定明智应对策略。美元流动性收紧是趋势,短期应急手段不应作为常态化政策选择,美国市场流动性紧缺问题根本在于市场对美联储政策转向的应对不及时,市场对量化紧缩的评估缺乏系统准确认知。未来美联储应通过预期管理和风险监管加强与市场的沟通,以更加明确的政策指引降低量化紧缩周期的固有问题。

标签:

推荐文章

X 关闭

最新资讯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