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殇,民之痛_国之殇:环球热点评

2023-02-15 21:44:34     来源 : 北流生活

最近大家都在讨论国之殇,民之痛_国之殇相关的事情,对此小编也是非常的感应兴趣,那么这件事具体又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就是小编搜索到的关于国之殇,民之痛_国之殇事件的相关信息,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资料图片)

1、赏析之一  全文总述   《九歌》中的《国殇》,是一首追悼为国牺牲的将士的挽歌。

2、据说,诗人是为楚怀王十七年(前312),秦大败楚军于丹阳、蓝田一役而写(当然,不同的说法也很多)。

3、   全诗生动地描绘了一次战役的经过:将士们身披犀甲,手持吴戈,人人奋勇争先,与敌人展开了短兵相接的战斗。

4、只见战旗遮盖住太阳,战鼓震天动地。

5、流矢在阵地上纷纷坠落,双方战车交替,车轮深深地陷入泥土中,四匹马挣扎着,还是拉不起来。

6、由于敌军众多,我军伤亡惨重,左侧的边马倒下了,右侧的边马也被兵刃杀伤。

7、壮士们身佩长剑,腋夹秦弓,捐躯于寥廓超远的疆场。

8、   诗人热烈地礼赞道:英雄们真是意志刚强、武力强大,身虽死而志不可夺!他们死而有知,英灵不泯,在鬼中也是出类拔萃的英雄!   背景介绍   此诗是屈原在民族危亡年代所作,爱国主义精神在诗中得到充分体现。

9、全诗极写卫国壮士在战斗中勇武不屈、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讴歌他们为维护祖国尊严、解除人民灾难而献身的精神。

10、慷慨悲壮的歌唱,不仅寄托了对阵亡士卒的哀思,而且表达了诗人与祖国同休戚、共命运的深挚的爱国主义激情,有力地说明,诗人和人民大众爱憎态度是完全一致的。

11、   艺术手法   全篇着力描写了复杂、壮阔的战斗场面,将战场上的静物如“吴戈”、“犀甲”、“长剑”、“秦弓”以及战车、战马、战鼓、战旗等,都进行了动态的描写。

12、诗人运用富有特色的“操”、“被”(披)、“蔽”、“躐”、“殪”、“霾”(埋)、“援”、“击”、“带”、“挟”等单音动词,分别描摹士兵的装束、动作、士气和战斗的进程,传神地表现了将士们的英雄本色,渲染了战争的残酷。

13、栩栩如生的描写,为最后四句点晴式的议论文字做了极为形象的铺垫与展示。

14、   为了突出事物的形象性,在全篇整齐的尾带“兮”字的句式中,有些句内采用对照映衬的手法,从两方面把意思表达得完整而深刻:“左骖殪兮右刃伤”,表现了在敌众我寡形势下,我方付出惨重代价;“出不入兮往不返”,说明了战士们慷慨出征,义无反顾;“首身离兮心不惩”,写出了烈士们身虽死而志不屈;“诚既勇兮又以武”,从精神和武艺两方面评价烈士的勇敢和善战;“身既死兮神以灵”,赞颂壮士虽死,英灵不灭。

15、为了求得形象的精确性,诗人用最贴切的语言刻画事物的情状,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充分显示出诗人的艺术表现力是多么惊人。

16、   《国殇》是爱国主义的壮烈诗篇,内容悲壮,现实感强,风格雄浑、刚健,具有崇高而壮丽的阳刚之美;布局谨严,阔大,以短小的篇幅写出了大场面,大气象,成为传颂千古的名作。

17、 赏析之二  这首诗歌是祭祀保卫国土战死的将士的祭歌。

18、诗中不仅歌颂了他们的英雄气概和壮烈的精神,而且对雪洗国耻寄予热望,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的高尚感情。

19、   《九歌》从《东皇太一》到《山鬼》,九篇所祭奠的都是自然界中的神灵,独最后这一篇《国殇》是祭奠人间为国牺牲的将士的。

20、许多学者认为,这和战国时期秦楚战争有关,楚怀王时楚国多次和秦国交战,几乎每次都遭到惨重的失败。

21、楚国人民为了保卫国家,抗击强秦,英勇杀敌,前赴后继。

22、屈原写这篇作品就是为了歌颂楚国将士为保卫国家不惜牺牲、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豪迈精神。

23、   本诗的写作从敌胜我败着笔,反映了楚国当时的政治和军事形势。

24、清人蒋骥在《山带阁注楚辞》中论及此篇是指出:“怀襄之世,任谗弃德,背约忘亲,以至天怨神怒,国蹙兵亡,徒使壮士横尸膏野,以快敌人之意。

25、原盖深悲极痛之。

26、”   全诗分三节。

27、第一节描绘车战的激烈场面。

28、先写楚方士兵的武器和铠甲,后写两军相接,再写敌人的蜂拥和疯狂,最后写楚方士兵的英勇顽强。

29、这一节写得层次分明,具体形象,突出了战斗的残酷、士兵的无畏和豪壮的感情。

30、   第二节写楚方寡不敌众,全部战死的悲壮场面。

31、敌人疯狂而且残酷,楚方受创惨重,然而士兵们却英勇无畏,宁死不屈。

32、“援玉袍兮击鸣鼓”十分重要。

33、古代作战,鸣鼓表示进攻。

34、这说明,楚方伤亡即使如此惨重,仍然一心进击。

35、楚方将士英勇顽强、视死如归的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36、   第三节是对为国战死者的赞颂。

37、先讴歌战士们远离家乡、誓死报国、义无反顾的决心,然后赞美战士们刚强勇武、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精神。

38、感情是凝重、真诚而沉痛的。

39、 写作特点  本篇写作从敌胜我败着笔,反映了楚国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

40、清人蒋骥在《山带阁注楚辞》中论及此篇是指出:“怀襄之世,任谗弃德,背约忘亲,以至天怨神怒,国蹙兵亡,徒使壮士横尸膏野,以快敌人之意。

41、原盖深悲极痛之。

42、”   本诗分为两段。

43、   第一段写战场激战   第二段热情礼赞为国捐躯的战士。

44、   在此诗中,屈原将动态过程的描述和静态雕像的刻画紧密结合;在动态过程中的描述中将大场面的鸟瞰同局部特写紧密结合;在静态雕像的刻画中将外形描绘同精神赞美紧密结合;而这种结合过程有同战争的步步展开、诗人感情的层层发展协调一致。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推荐文章

X 关闭

最新资讯

X 关闭